地域
地域文化
江苏
无锡
中国

为什么江苏宜兴会划给无锡,明明感觉两个城市都没什么关联?

关注者
438
被浏览
1,729,271

85 个回答

2017年,江苏省无锡市的GDP达到10511亿元。如果不算京津沪渝穗深六大市,无锡在全国排名第7,江苏省内第3。

无锡地区的历史非常悠久,但作为地级市,无锡的历史并不长。汉高祖刘邦时,公元前202年,设无锡县。为啥叫无锡,因为这里曾有锡矿,但早就被开采光了。汉初定名时,也不用费脑细胞了,就叫无锡吧。王莽喜欢搞花活,你说“无锡”就没有锡了,朕就说有,于是改名“有锡”。东汉觉得王莽太扯了,又改回无锡。

从汉初到新时代初,无锡始终是县,只是元成宗时升为无锡州,但级别低于地级,算是副地级。从汉初隶属会稽郡,宋朝开始隶属常州,明清承元之旧。也就是说,无锡是从常州分出来的地级市。

为什么会这样呢?这就要从1983年说起了。

进入新时代后,无锡确实是地级市,但是从原来的无锡县分出来,而且无锡市、无锡县同时存在。有意思的是,在1958年之前,无锡县隶属于苏州专区,此后才隶属无锡市。但到了1962年,无锡县又划给了苏州专区。换言之,1983年之前的无锡市,是个“光杆地级市”,只有一个市区。

无锡市不能再当“光杆地级市”了,于是把原属于苏州的江阴划给无锡市,而无锡县则算是“回娘家”,以及宜兴县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和无锡一样,原来管辖无锡的常州,也是个“光杆地级市”。有一种说法,当初要给无锡和常州“增肥”时,先让无锡挑,因为当时无锡的经济实力略强一些。所以,无锡挑了江阴和宜兴。

无锡首先选择了最亲的无锡县,这是必然选择。然后江阴也是必选的,接下来就是在宜兴和张家港之间选一个。当时的张家港,还叫沙洲县。

宜兴其实和无锡市区并不接壤,而是隔着太湖,是无锡的一块飞地。从宜兴到无锡市区,必须经过常州地面,在这管理上是不太方便的。那么,无锡为什么还要选择宜兴而放弃张家港?

为什么选择宜兴?有以下说法:

一、无锡给自己的定位是太湖区域城市,而不是长江沿线城市。所以长江沿线的张家港对无锡来说,没有濒临太湖的宜兴更有吸引力。

二、太湖面积巨大,有广阔的发展空间。如果放弃宜兴,那么无锡在太湖区域的发展将受到严重挤压。要知道,无锡市区就在太湖边上。如果选择张家港,虽然沿江发展同样诱人,但毕竟距离无锡市区有点远。如果得到宜兴,无锡县所属的太湖水域就能和宜兴的太湖水域连成一片,直对太湖南岸的浙江。这一点非常重要,如果不要宜兴,无锡就将成为一个省内的“内陆市”。

可张家港临江,可以就近进入东海,发展空间不大?无锡当时考虑的,可能是:张家港在苏州管辖的常熟港以西,常熟港前景非常看好,自然就会挤压张家港作为港口的空间。更何况,在常熟以东,还有一个就在大海边的苏州太仓港。

综合考虑,无锡放弃了张家港,选择了宜兴。

1983年,整个苏南的区划都在进行调整,各市之间调整区划也是互相影响的。一说:省会南京想得到句容县,结果划给了镇江。南京要得到句容,那么镇江会争取得到金坛。如果金坛归了镇江,常州仅有的的武进县和潥阳县就不接壤,还没有水域上的通道,管理不便。这种情况下,就会优先照顾常州,让常州先选。而常州,无疑是选择宜兴,并通过宜兴,成为太湖区域城市。无锡要是得不到宜兴,只能选择张家港了。

宜兴划属无锡后,常州基本上就不算太湖区域城市了,只有武进县(区)最南角不到5公里的濒临太湖水域。有点类似波黑的20公里“无效”海岸线,只是地理意义上属于沿海,无法“有效”开发。

无锡市面积4627平方公里,设有5个市辖区,以及宜兴、江阴两个县级市。这5个市辖区都在无锡市区,原来的无锡县,在1995年拆分成锡山和惠山两个区。另外三个区是梁溪区、滨湖区、新吴区。

对无锡来说,宜兴和江阴太过重要。仅以面积论,宜兴1996平方公里,江阴987平方公里。还有一点,宜兴是太湖区域城市,而江阴是濒临长江的,是长江沿岸城市。无锡拥有江阴和宜兴,既属于长江经济区域,也属于太湖经济区域,左右逢源,可谓智矣!

更多历史地理文章,请订阅微信公号:地图帝

编辑于 2019-03-03 00:34

1983年江苏实行区划调整,无锡先挑。表面上怪无锡,不挑张家港挑宜兴。但一细想,这逻辑TM不对啊,一个省下属各地级市包含哪些地方,难道不该是省里面定么?怎么还能地级市想要哪儿就要哪儿?那凭啥无锡先挑,常州后挑,南京再挑,镇江只能要大家挑剩下的?难道谁有钱谁有理?

再详细看下当时情况,大概明白了。1983年当时省里一把手许家屯,搞完行政区划调整,就调到香港工作了,然后看惯了发达地区的纸醉金迷,居然1990年出走美国,后被开除党籍。就这么个货,它会用心筹划一个省的未来大计么?所谓让各地级市自己挑下属县,是纯纯的甩锅,就是最后有啥意见都是各市、各县的问题,别怪省里。

可能以前地级行政区区划调整太频繁,1983年这次大家也觉得无所谓,调就调吧,说不定哪天又调回来。哪知道一调之后格局已定,想反悔也没机会了。结果就是无锡、常州都别扭,宜兴也诸多事情不便。

编辑于 2023-08-05 22:29

先理解清楚城乡二元和农村户口非农户口在来说这个。那个年代,城是城,村是村,南京城里无锡城里极其发达,国有资本实力巨大。无锡县当时已经出现乡镇企业,注意此时的乡镇企业是集体财产,不是村长私产。农村里富裕的有无锡,江阴,武进,常熟,宜兴,太仓,排名有先后。此时的苏州城弱爆了,原因是定位为文化旅游城市,无锡城常州城都是工业城市。昆山,青浦,金山,等环上海城的农村还是苏北叫花水平。无锡城吃掉的三个农村,是三块大肥肉,工业产值惊人,苏州城吃掉的除了常熟太仓沙洲,都是光地皮。

老一辈讲的苏州无锡上海,都是指的城里或者市区,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嘉定农村去外滩玩叫去上海玩。

这种问题你要问老市区里的工人,干部,你问农民伯伯问个屁啊。讲什么府县的,书读头一个。

编辑于 2019-03-08 01:52

这个图就很正常了。无锡获得张家港,gdp还会比现在多1000-1500。苏州少了3500。常州会少500-800,但是得到了自己最亲的宜兴,同时太湖水域,苏锡常也能7/1.5/1.5的比例。常州的水域面积还是从1%变成15%,无锡发展会受限,只能北上发展。反观常州,由于沿江线很少,大部分都是江阴,于是会倾力南下发展,武宜一体化会加速。

ps:溧阳这个县级市,长期属于南京,短暂属于镇江,如今属于常州。他选择谁是他的意愿,于常州而言,是沾点血缘的外亲(都讲吴语毗邻片)。

发布于 2023-08-05 08:28

是无锡要的,直接结果就是苏州站了便宜,拿走了日后最肥之一的张家港,无锡拿了宜兴但是又不发展,相互恶心,常州被割走了宜兴导致发展受限,也被恶心,最后直接导致了现在苏州领先于无锡领先于常州的结果。

无锡说难听点叫占着茅坑不拉屎,83年到现在就没怎么发展过宜兴

虽然宜兴和老无锡都是老常州的县,但是宜兴和常州市区的联系明显更加紧密,口音几乎是一样的,但是无锡的联系程度远低于两者,导致了宜兴人不亲无锡,无锡人也不信任不发展宜兴,就突出一个相互恶心,无锡要宜兴就是贪心,想同时占有太湖和长江,但是拿了宜兴无论是文化上还是地理上都不利于发展

如果按照无锡拿了张家港,常州拿了宜兴,苏州除了少一个张家港其他保持不动的情况下,无锡能联动发展江阴张家港,锡澄一体化会更快;常州拿了宜兴,能直接连通天宁区—武进区(常州老首府),槽桥周铁和桥(含闸口)-宜兴市区,直接在太湖西北岸再造新区,同时解决了常州和宜兴发展没地的问题

这样的情况下,苏锡常三市都会在1.6w亿—2w亿之间的体量,不管是文化环境还是发展前途都比现在舒服的多

不过现在来看无锡确实是要铁了心发展宜兴了,那肯定是好事,但是地理交通因素还是关键,首先是s2地铁在宜兴段实在太偏了,感觉就是特地为了江南大学和高铁站建的,然后s341的隧道又只能走高速还特别贵,感觉如果无锡真的想发展宜兴,还是得想办法把雪堰给要回来,不然怎么都不方便

编辑于 2023-08-05 13:26

据说无锡当年还是省内一霸,省里让无锡先挑,除了无锡县,只能再挑2个。

无锡县是当时人工制造的县,铁板钉钉是无锡市的亲儿子。

江阴就不用说了,锡澄一个贼一个强盗,别看澄西亲常州,要是江阴选妃也会选无锡。

剩下来就是宜兴和张家港之间。

无锡和张家港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关系,据说早年因为沙地偏,而无锡水路发达,两地来往很密切。我小时候爷爷辈们都喜欢去张家港做生意。到现在,锡沙公路,锡张高速,一个地级市和另一个地级市下的县级市,这是想干嘛?

而宜兴有地理(太湖流域,安徽、浙江,天目山余脉)加成,还有矿。如果选择张家港无锡就只是一个沿江城市;如果选择宜兴,可以在沿江基础上联通浙江和安徽。选择再三,当时做出了选择宜兴的抉择。

而张家港就落到了苏州手里。如果有的选,当然是宜兴张家港全都要了。

编辑于 2019-03-03 13:51

当年市管县,无锡原本是辖江阴与张家港,宜兴属常州。当时在内参上,早已写的清清楚楚。但在最后关头却出现变动。

原因倒并不是什么嫌张家港穷,80年代无锡本地国企帮扶江阴、张家港的非常多,走的非常近。

就两原因,第一是宜兴与无锡同属太湖流域,当时无锡已打太湖牌,但太湖行政区域绝大部分已为苏州所有,若宜兴再属常州,则很有可能无锡太湖沿线只剩下一小块内湾;

第二条则是最最至关重要,即宜兴有煤矿资源,这在80年代而言,是非常重要的、在江南也极少的资源。

就是因为后面这一点,宜兴派在最后关头说动了无锡市领导,格局由此改变。

编辑于 2017-05-12 08:23

2000年左右江苏省,宿迁刚分出,南京江北还是4个


1982年,分家以前的江苏省

首先,1982年底,苏南两个地区共有镇江1市10县+苏州1市7县,共2市17县,镇江和常熟单飞,那就是南京,镇江,常州,无锡,常熟,苏州6个市来瓜分17个县。所以每个市带3个县是公平合理的。不考虑其他省,同年的连云港设市,也带的是3个县。宿迁设市也是带的1市3县。

先讲一下概念。在王朝时期,地方大致是省-州-县三级,散州散厅类似“省直辖县级市”。大部分有城墙的城市,存在1-2个县级班子,既要管城墙内的城市,也要管城墙外属于本县的农村地区。民国时期,1927年广州成为我国第一个地级市,采取的是“切块设市”方式,把建成区直接从县里面切割出来设置地级市,建国以后则是“县班子下乡”。例如广州南海县就移驾佛山镇,管辖没有被切走的农村地区。到了70年代,就大致定格为:

城市:直辖市-省辖市(类似现在地级市)-县级市(地区管)

农村:省-地区-县

1982年江苏的7个地区纷纷改市。为什么不是每个市都带3个县。就是因为,淮安,扬州,盐城,采取的是“地改市”:即原有的地区行政公署直接改成地级市(省辖市)班子。原来的县级市变成xx区;而徐州,南通则是省辖市和原来的同名地区重新合并。省辖市徐州南通既要管城市,又要管农村,两套班子合一。因而这五个市,就不受3县指标的制约,原来地区有多少就可以管辖多少。而连云港没有同名地区,就要遵循3县指标。

1983年1月18日,撤销苏州地区行政公署。撤销常熟县,设立常熟市。苏州地区的吴县、吴江、昆山、太仓、沙洲5县,常熟市划归苏州市;江阴、无锡两县划归无锡市。

1983年1月18日,撤销镇江地区行政公署,镇江地区的高淳,溧水两县划归南京市;宜兴县划归无锡市;武进、金坛、溧阳3县划归常州市;丹徒、丹阳、扬中、句容4县划归镇江市,镇江市改由省管辖。

1983年1月18日,撤销南通地区行政公署,南通地区的南通、海门、启东、如东、如皋、海安6县划归南通市。

1983年1月18日,撤销徐州地区行政公署,徐州地区的铜山、丰县、沛县、邳县、睢宁、新沂6县划归徐州市;东海、赣榆两县划归连云港市。

1983年1月18日,撤销扬州地区行政公署,扬州地区的江都、邗江、泰县、高邮、靖江、宝应、泰兴、兴化、仪征9县,泰州市划归扬州市,扬州市改由省管辖。

1983年1月18日,撤销盐城地区行政公署,撤销盐城县,设立盐城市。盐城地区的建湖、射阳、阜宁、大丰、海滨东台、响水7县划归盐城市,盐城市由省管辖。2月12日,设立城区、郊区。

1983年1月18日,撤销淮阴地区行政公署,淮阴地区的灌云县划归连云港市;淮阴、沭阳、洪泽、灌南、泗洪、涟水、宿迁、淮安、金湖、盱眙11县划归清江市。清江市改名为淮阴市,淮阴市改由省管辖。


张家港本来也不可能给无锡。因为一开始的方案是常熟升市,只是因为条件还没达到,因此先成立县级市,为未来做准备。常熟设市,带走常熟,太仓,沙洲3个县。常熟因为没有切块设市,本身已经包括母县了,所以也不算亏,不像常州,无锡这种需要拿出1个县给自己母县的。这种情况下,苏州剩下吴县,昆山,太仓3县,刚好也符合。

由此可以得知,最开始预定给无锡的应该是——靖江县。靖江从历史,文化角度都属于江南,苏南也没有比无锡更适合统领靖江的。而扬中作为江北沙洲,和江南粘连,就只能给扬州地区。这种情况下,泰州带走泰县,泰兴,兴化3个县。可见不是苏南才只能带3个,是所以新地级市都只能带3个。推演一下,常州如果选南边的溧阳,镇江获得金坛而非句容,地图大致是这样的,是不是就整齐多了?

如果无锡拿走靖江,是不是整齐多了?

南京:高淳,溧水,句容;镇江:丹徒,丹阳,金坛;常州:武进,宜兴,溧阳;无锡:无锡,江阴,靖江;常熟:常熟,沙洲,太仓;苏州:吴县,吴江,昆山,刚好苏南6市都带3个县。

这时候无锡就出来搅局了。当时宜兴有煤矿,还是诸侯经济时代对于无锡工业发展很重要,跨越长江也很困难(南京二桥都要等到2003年开通),所以无锡就盯上了宜兴。无锡的原动力还不是要宜兴,而是不要靖江。那么无锡的第三个县拿沙洲(常熟的),拿常熟更不可能,吴县是苏州母县,武进是常州母县,就只有宜兴这一个选择了。

常州被划走宜兴,自然为了溧阳就不得不拿金坛,对于常州来说,就是金坛换宜兴;小亏

镇江失金坛得句容。从济南-莱芜的例子可以看出,如果镇江没有句容,南京手下的句容将是宁镇一体化的先行军,镇江的领土安全会受到更大威胁。对于镇江来说,就是存在或被吞并了,拿走句容换来独立,肯定是受益了

南京虽然只剩下最西边的高淳,溧水2县,但是江宁本来也是镇江的,1971年划给南京,所以也相当于拥有了3个县,和其他5兄弟也算是公平了。

最后再提一下扬中:因为无锡不要靖江,扬中自然就留在了苏南。无论是历史渊源还是位置,那就只有镇江这一个选择。所以镇江拿了4个县(丹徒,丹阳,金坛,扬中)。当然如果把扬中看成江北,镇江也还是3个江南县。对于镇江来说,无锡拿走宜兴,就是1(金坛)换2(句容+扬中)

影响苏南发展格局的根本因素,是常熟升市失败,苏州相当于2个地级市的体量,所以原封不动保持了苏州府的规模,就相当于常州+无锡是一个地级市一样,所以苏州空有规模优势,散装也在于此。明明是其他地级市的地方硬要留着。最后宿迁升市,也是因为把常熟这个名额拿给宿迁了。其实宿迁也带走了沭阳,泗阳,泗洪,刚好3个县~

编辑于 2023-12-04 12:29

无锡是中国民族工商业发源地,从清末到改开早期一直排名中国前5,这也是民国能脱离常州建府的原因。建国后我国长期实行城乡二元制,市是市,县是县,两者没有交集,无锡市是江苏除了南京最早的省辖市(苏B),83年区划调整的目的是为了打破城乡二元,城市带农村,当时无锡市作为苏南最发达且唯一有“较大的市”定位的市实际,在选择上有很大自主权,而由于无锡更发达,当时的县也更倾向于跟着无锡,所以不存在“抢”这回事,都是主动倒贴的。张家港和无锡来往密切,一堆企业也是无锡援建,在跟随无锡上动力最足,也做了大量工作,然后最后三个因素导致花落宜兴。一、张家港是沿江城市,不利于无锡做大太湖品牌;二、宜兴有煤矿;三、张家港当时较穷(当时无锡书记是张家港人,他自己都说张家港穷)。最后选择宜兴,当时张家港还失落了好久。当时给了无锡三个名额,无锡县作为一体的附廓县是必选项,江阴和无锡同为常州府出身,距离最近,也较发达,是次远项,最后一个名额就必须二选一了。


当时这一切其实和苏州关系不大,当时苏州还没发家致富

发布于 2019-09-10 11:01

开个坑

《苏南演义》

(又名“苏南六市爱恨分合演义”)

(一)年轻的江苏省

有道是:

两府夹三州,镇江锅盖头。

杭州自立户,扬州苏北投。

无锡一刀砍,常州失太湖。

少子东离去,老大当徽都。

其实,江苏省在历史上出现得非常晚,本来就是一个很突兀的行政区。在元朝以前,苏南地区长期是浙江的地盘。

原因也很简单,一条长江,一条淮(黄)河,天然的分界线,淮河以南就是古扬州,后来两浙继承了古扬州的江东地区,长三角也就归浙江,元朝的江浙行省也在长江以南,古人一直没想到语言文化习俗相差巨大的苏北、苏中、苏南会划到一块去。

所以直到近现代,你要问苏南人民和苏北亲还是和浙北亲,其实还是和浙北更亲近。

宋朝两浙路
元朝江浙行省

到了明朝,情况发生了变化——南京变成了首都。后来朱棣去了北京,南京也一直是副首都。一个巨无霸级别的新行政区出现了——南直隶。

明朝南直隶核心区域

明·南北合一,浙江退却

江南这块地区,从隋唐以后迅速崛起,北扬州、南杭州、东苏州、西江宁四大都市一包,长三角地区成为经济文化中心,国家支柱(到现在)。

不过到明朝,南杭州被划分出去,浙江版图大幅缩水南退,江苏、安徽开始了南北融合的历程,两省的版图也是在明朝奠定的。

告别了浙江老乡之后,苏南地区同样实力惊人,西面老大应天府,东面老么松江府,中间夹着苏州、常州、镇江三个大家伙。

五府的定位又不相同,应天府的经济属性略低(不要和其他省份相比),偏重政治文化属性;常州、苏州大力搞经济,而小儿子松江长时间当苏州的小跟班。

镇江很特殊,他虽然小,但是历史上一直独立建区,因为他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,是南北、江海交通枢纽。

当时的南京达到历史最大版图,往北吃下了江浦和六合。其实,江浦属于安徽滁州文化圈,六合则是滁州和扬州的交界带。同时,溧阳、句容也在应天府治下(至今很多句容人和溧阳人耿耿于怀,觉得自己是南京人)。

苏州从宋朝就牛得不得了,西控太湖,东掌长江入海口。不论面积、人口、钱袋子,都不是其他地区能比的,加上当时强大的海军基地,如果不是始终被南京的政治地位压一头,苏州自古就是江苏老大。

虽然最好的地方被占了,常州自古以来就有点憋屈,但是实力也是一人之下,现在的无锡市范围全部在常州境内,而且还有半个张家港。另外注意看,直到明朝,靖江还是个岛,归常州管辖(至今很多靖江人耿耿于怀,觉得自己是苏南不是苏北)。

镇江则握有金坛,虽然没什么存在感,但历史地位不容忽视。

另外,扬州虽然在江北,但当时经济文化上和江南更近,长时间里,隋炀帝朝思暮想的扬州都被认为是江南地区的一部分。

那个时候,是一个人人满意的版图,直到无锡的出现。

清朝江苏省南部

清·江苏立省,太仓独立

清朝乾隆时期,江苏和安徽被一刀切开,江苏省正式诞生。

嘉庆年间全国各省级单位排序,“首京师,次直隶,次盛京,次江苏”,江苏的地位全国第四,前面三个依次是首都、首都周边、龙兴之地,也就是说排除政治因素,江苏是全国各省之首。

苏南地区,南京西部边界稳固,但溧阳被划给了镇江。镇江终于实现了南北贯通,和其他几兄弟平起平坐了。

由于长江泥沙量迅速增加,靖江已经和苏北连接,但仍然在常州治下。崇明岛迅速成型,但却不是苏州的了,因为雍正把太仓升格成了太仓州,从苏州切了出去,崇明岛在太仓治下。另外,启东终于露出了海面,也属于太仓,太仓达到历史最高地位。

苏州失去出海口,对近代发展造成了微妙的影响。而太仓的崛起,却是在为上海铺路。这都是当时的人们想不到的。

此外,嵊泗清朝被划到了江苏松江府,因此至今一些江苏人和上海人说嵊泗本来是我们的。


(二)打破千年格局的无锡

无锡是苏南地区的一个特殊存在,它的存在感是近代开始迅速上升的,以至于获得了一个“小上海”的外号。但是在近代以前,无锡在明清时期就已经有了明显的上升势头。一方面,它位于大运河上,北有长江南有太湖,作为交通枢纽,清代成为全省最大的漕粮集散地;同时,无锡又是棉花、生丝集散地,于是纺织轻工业崛起。有了农业、物流、商贸、轻纺四大古代王牌产业,无锡开始喧宾夺主了。

(至今,长三角地区的快递转运中心也是无锡,常州就比较尴尬)

近代,无锡人瞅准机会,大搞工商业,推动优势产业工业化,产生了一批民族资产阶级,代表就是荣氏家族。至1937年日军侵占无锡前夕,无锡已拥有工厂315个,产业工人6.3万人,工业产值仅次于上海、广州,傲视全国。工商业发达,自然而然带来了金融业的兴旺,虽然不像浙江宁波系那样大搞金融,但无锡资本总额居全国第五位,成为资金借贷中心之一。至此,无锡的发展已经完全压住了常州。

那么我们就想问了,这时候常州、苏州在干什么?

坦率地讲,苏州近代的地位迅速衰弱了。首先,虽然古代苏州比无锡更发达,但近代却遭遇了重创:一是原本强大的农业、纺织业遭到了重大打击,被国外商品压得喘不过气;二是旁边崛起了一个大城市——上海。

人家都跑去上海开厂、打工,为什么要去苏州呢?于是苏州的地位变得十分尴尬。同时,无锡人迅速转型了,苏州这边却没有。一方面是船大难掉头,一方面是两边抽血,近代苏州暂时落后了。(败也上海,成也上海,未来苏州凭借上海经济的外溢效应实现复兴,也是情理之内意料之中)

常州的情况也类似,虽然也开了一些厂,一些民族资本活跃,但比起无锡这个后起之秀还是不如。

经济实力反映到了行政区划上。

1936年,国民政府在江苏特别增设了两个区,一个是松江区,一个就是无锡区。这标志着,松江正在逐渐离开江苏,而无锡正式从常州独立,千年的格局在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瓦解。

松江区辖松江、金山、奉贤、南汇、川沙、上海、宝山、嘉定、青浦9县。注意,这个上海不是上海市区,是当时的上海县。而上海市区1928年设立了上海特别市,已经脱离了江苏。

无锡区辖无锡、武进、江阴、常熟、太仓、昆山、吴县、吴江8县。也就是说,常州、苏州,被无锡反过来给吃了,无锡开局即巅峰,达到史上最大版图。

另外还有一件事,那就是随着国民政府定都南京,南京升格成了首都,暂时从江苏省脱离了,而江苏省省会移到了镇江。

也正是苏南两头都被切了一刀,苏南历史地位进入低谷,处于苏南中心位置的无锡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。

但是,这个“大无锡”并没有发挥什么作用,因为马上全面抗战就爆发了,苏南地区沦陷,经济都遭到巨大破坏。

抗战结束后,老蒋跑回了南京,然而经济政治一团糟,苏南地区没能真正恢复,更别提发展了,这种状态一直到解放。


来了来了,因为上次点赞超过了50个,我们这次继续更新 ^_^

(三)江苏区划的最终敲定

解放后,经过1953年、1958年两次大规模调整,江苏省省界有以下的小变化:

1、苏南苏北行署区合并,江苏主体回归;

2、从山东获得徐州、连云港(山东人民耿耿于怀,尤其是临沂);

3、松江地区划归上海(苏州人心里不爽);

4、因洪泽湖治理,和安徽换地(萧县、砀山越想越气)。

5、江浦县、六合县回归江苏。

到了1958年,江苏省边界终于基本稳固下来,我们现在概念中的江苏最终成型了。(边界一千多年不变的福建表示太嫩了 (¬◡¬)✧)

不过本文的主题是苏南,整个江苏的区划就不细说了,以后如果有机会再聊(徐州-济宁大战微山湖、连云港-日照港死磕前三岛、洪泽湖风云都是很有意思的故事)

总之,现代江苏成型之后,根据地理环境、人文习俗,从南到北分成四块:

苏南:宁-镇-常-锡-苏(以长江为界)

苏中:扬-通

苏北:淮-盐

徐海:徐-连

但是因为长江以北普遍不够发达,所以分界也不明显,所以一直统称苏北。等他们发达了,自然就回分化。你看现在南通发展起来了,苏中的概念就越来越响了。

细心的朋友也许发现了,我上面怎么没说到嵊泗呢?因为这事和太湖有关,要细说。

太湖之争·震泽县

岔个小话题,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跟我一样,当初看《天龙八部》时候有个小疑问,为什么太湖的三十六洞七十二岛主要不远万里跑到天山去拜灵鹫宫,苏州慕容复要管天山童姥的事。因为真相就是,那个灵鹫宫不在天山,就在太湖最大的岛西洞庭山(西山岛)主峰缥缈峰上。(后来金庸去西山岛旅游的时候也承认了就是这个缥缈峰)(顺便吐槽缥缈峰景区的观光车票真特么贵)

早年,太湖中有三大岛:西山岛、东山岛、马山岛,只是后来东山和马山都被填成了半岛,大岛只剩西山一座,是我国最大的湖中岛,太湖内最大的溶洞林屋洞也在岛上。到目前为止,太湖中有大小岛屿共50多个,很多曾经的岛屿都被陆地吞并了。

建国初,太湖三十六洞七十二岛匪患猖獗,光是接受了果党委任状的就有六七股,想要山寨我党在三省交界处打游击的战略,另外还有散装的水匪小团伙不计其数,我们这里历史上的马山湖匪就曾经很有名。为了清剿湖匪,中央成立了太湖办事处,统一管理太湖水域,后来1953年就成为了震泽县(清朝曾经有震泽县,但是与后来的震泽县情况不同)。

震泽县存在的时间很短,到1960年匪患已经没了,震泽县完成历史使命,并入了苏州吴县。

但是震泽县撤销之前,一个大问题就摆在面前了:太湖归谁?

浙江表示我湖州自古以来就有一块太湖水域,江苏得还我。江苏表示整个太湖统一管理挺好的,干嘛还要拆呢?最后在1958年,经过协商,太湖整体给了江苏,嵊泗划给浙江。不过,为了不至于让湖州人下不了水,还是给了湖州70米的管辖权。

答主在湖州长兴太湖博物馆拍的照片,这几条船是摆设,不过答主目测一下,这超出70米了吧?

编辑于 2023-08-24 20:56

因为张家港最早是给地级常熟市留的,出于和常熟搞好关系的考虑,无锡怎么样也不可能选择张家港,结果常熟升地失败这是后话,另外,张家港的区位和优势,其实和江阴高度重合,在已有江阴的情况下,怎么都不可能选择一个和江阴高度重合竞争内耗的张家港。这些其实都和穷富无关

发布于 2022-05-17 19:24

常州本来是苏南最大面积的,唐宋以来,无锡县、宜兴县、江阴县都属常州府, 因为下属县城众多常州府也有“八邑名都”的称号,后来民国废府,新中国重新设市。原常州府就拆分成常州市和无锡市,分别继承了常州府的辖地,所以苏州现在是苏南最大面积的城市。

发布于 2019-03-03 23:30

是无锡选择了宜兴,无锡和宜兴共性很多的,例如:都有太湖情节,2个城市的风景很漂亮,都喜欢玩泥巴等等。宜兴市无锡的潜力和腹地。

发布于 2017-02-06 16:13

有的,都在太湖边上,都是玩泥的(惠山泥人宜兴紫砂壶)

发布于 2015-05-11 17:03

先回答问题本身:

1.从地缘上看,宜兴同无锡市本级在土地上没有直接相连。由此带来在语言,文化上的差异,使得百姓在打心底认为宜兴本就和无锡没多大关联。

2.从经济上看,两地同处江南繁华之地,经济水平都排在中国靠前位置。有钱了,也就有了底气,咱兜里有,谁又怕谁呢!

3.宜兴和无锡近代都隶属于常州府,大家本是兄弟,现在无锡突然升了一个辈分,宜兴人心里肯定是有落差的。更何况,宜兴素来有“陶都”,“教授之乡”等美名。

编辑于 2022-04-24 03:53